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把省校合作作为推动发展科技赋农的重要抓手,坚持一产三产融合提效,打好农业特色优势牌,以文旅先行带动农业发展持续深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小米产业转型升级。
(一)建设产学研用的“试验基地”
示范区采取“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与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投资实施了谷子研究院基地建设项目,为研究院提供了15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购置了研发设备,建成专业化项目研究室5个,力促区企与高校“拥抱”、产业与科研“联姻”。
(二)构筑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
在深化省校合作的共识下,研究院组建了6个研究团队,分别为育种团队、栽培植保团队、有机旱作团队、产品加工团队和推广示范团队,引进了科技博士服务团和科技人才21人,为“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达到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农教培训、研学教育、现代化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园。
(三)精雕技术成果的“琼楼玉宇”
1.以种植为根本,打造有机旱作“试验田”。示范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积极与研究院对接,以人才、科技双轮驱动,实施了有机旱作农业冬播谷子试验示范基地5000亩,全力打造了百谷园示范基地,建成山西省唯一一家多品种谷子种植展示基地,是有机旱作轮作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试验基地,也是有机旱作农业研学的最佳选择之地。
2.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技术装备“迭代升级”。2022年8月,羊肥小米深加工生产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小米精深加工产品提质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1条全自动小米面生产线,购置小米开花馍生产设备,改造了糠房等生产车间,全面提升了小米加工能力。
3.以精深加工为重点,提升农谷产品“附加值”。通过组建研发团队、合作科研院所、购买研发技术,深耕小米精深加工产品,相继研发出了小米饼干、小米锅巴、小米咖啡、小米茶、速食小米粉等6种速食产品和100多种小米菜品,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相比传统小米种植,产值增加了30%以上。
4.以“农旅融合”为导向,打出产业转型“组合拳”。示范区着眼产业布局和转型发展需要,围绕小米主导产业,与研究院牵手合作,在推动项目引进、产业聚集深化合作,做好“农旅融合”文章。通过建设研学实验基地、科技体验厅、小米博物馆等延伸产业,发展个性化、体验性休闲农业;通过建设康养民宿、推出山西小米宴等吃住行游一体化休闲套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
5.以科技信息为驱动,注入小米品质“源动力”。示范区依托山西农大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持续加大省校合作力度,建立了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为示范区提供可溯源体系技术支持,通过对农业四情(墒情、苗情、虫情和灾情)、种植管理、加工仓储等信息全程监控,为每款产品包装配备了追溯二维码,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以现代化农业技术赋能农产品品质升级。
6.以“乡村e镇”为平台,插上电商销售“金翅膀”。示范区依托长治农谷有机旱作谷子研究院,建立了“武乡小米乡村e镇”, 以小米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支撑,整合特色农产品向乡村e镇集中,建立了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创客孵化中心和物流仓配中心,向企业提供技术运维、仓储物流、交易追溯、人员培训等服务,打造成电子商务集聚高地,激发市场活力,带活小米产业发展。